丰城梅烛

  • 项目编号:
    2-Ⅹ-15
  • 类别:
    民俗
  • 类型:
    代表性项目
  • 发布日期:
  • 更新日期:
  • 荣获:
  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
  • 颁发机构:

简介

梅烛取意于“梅占百花之魁,春为一岁之首”、“烛乃光之源”等说法,且有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序》中“古人秉烛夜游”的诗情画意。丰城梅烛,流传于锦江两岸的丰城、高安、新建三县(市)交界之处,其中以丰城市城隍镇清溪村的梅烛最具地方特色,且区域性广。

每逢正月十三日,新建、丰城、高安三县市交界地区的百姓都会照露龙的形状扎成梅烛龙,纷纷举行纪念活动,让它享受万家香火。隍城百姓格外虔诚,历年梅烛,轮流主事,长盛不衰。梅烛那天,全村户主斋戒沐浴,每户一块桥板灯。出发前,漱口洗手脸,举行试烛发烛程序,到时装香鸣爆扛板出门至宗祠前广场安板,俗称“金板搭银桥”。在各房的地段,由房长主持每个分支,家庭以老大、老二、老三分前后次序排列。全村五房十支,大房在前,小房接后,依顺序接成一条长龙。梅烛出巡,鸣锣开道,族长长衫礼帽,手端香盘,文明引路。龙头两旁二人手执钢叉,排除障碍。花炮手四人,朝灯四人,乐队八人,显得雍容大方,威而不猛,扬起清平盛世之风幡。祠堂前四个红灯笼高照,在鼓乐鞭爆声中,庄严肃穆。湖中莲亭,烟花冲霄。在欢乐的人群中,梅烛龙绕湖亭三圈,头尾相顾,流光溢彩,所到之处,香案供果,众人合掌叩头,祝福平安发财

历史渊源

相传,梅烛起源于唐代贞观盛世。有一年,玉皇大帝规定丰城、高安、新建三县(市)交界处的丰城市隍城镇周边地区,只准降三分雨量存七分干旱,致农作物枯萎。“露龙”为拯救苍生,偷洒甘露,保住了农田丰收。此举触犯了天条,露龙被判斩刑。当地民众为纪念恩龙,每年正月普遍玩起了龙灯:布龙、草龙、板凳龙、三节龙、蜈蚣龙、圈龙等等,唯在露龙偷洒甘露的丰城隍城地区,隆重地敬舞梅烛龙,历时千年,传承至今

相关民俗活动

丰城梅烛,民间又称为桥板龙,桥板灯,板龙等,是民间为了纪念“露龙”于正月十三日开展的传统民俗活动。

每逢正月十三日,新建、丰城、高安三县市交界地区

的百姓都会照露龙的形状扎成梅烛龙,纷纷举行纪念活动,让它享受万家香火。隍城百姓格外虔诚,历年梅烛,轮流主事,长盛不衰。梅烛那天,全村户主斋戒沐浴,每户一块桥板灯。出发前,漱口洗手脸,举行试烛发烛程序,到时装香鸣爆扛板出门至宗祠前广场安板,俗称“金板搭银桥”。在各房的地段,由房长主持每个分支,家庭以老大、老二、老三分前后次序排列。全村五房十支,大房在前,小房接后,依顺序接成一条长龙。梅烛出巡,鸣锣开道,族长长衫礼帽,手端香盘,文明引路。龙头两旁二人手执钢叉,排除障碍。花炮手四人,朝灯四人,乐队八人,显得雍容大方,威而不猛,扬起清平盛世之风幡。祠堂前四个红灯笼高照,在鼓乐鞭爆声中,庄严肃穆。湖中莲亭,烟花冲霄。在欢乐的人群中,梅烛龙绕湖亭三圈,头尾相顾,流光溢彩,所到之处,香案供果,众人合掌叩头,祝福平安发财





申报地区或单位:
宜春市丰城市

保护单位:
宜春市丰城市